目前缺乏政府法規,要求巨幅減少造成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,因此有愈來愈多公司正採用「淨零碳排放」(net zero)的目標。根據「淨零碳排放追蹤者」(Net Zero Tracker,由學界與非營利機構合作彙集數據所建立的資料庫)的資料,全球最大的2,000家公開上市公司中,逾三分之一已宣布採用淨零排放的目標。這些目標通常包括公開承諾透過各項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像是修改製程、重新設計產品成分、轉換燃料、改用可再生能源、投資碳移除專案等,同時保證透過購買碳抵換〔carbon offset,也稱為「碳信用」(carbon credit)〕來將剩餘的碳排放清零。碳信用額是財務工具,買家付錢給另一家公司,請它採取行動來減少買家的溫室氣體排放,買家則因減少排放而獲取信用額度。
隨著公司逐漸接近自家淨零碳排放目標達成期限,許多公司已經開始購買碳信用額。摩根士丹利(Morgan Stanley)指出,碳信用額的市場預計在10年內成長50倍,從2022年的接近20億美元增加為2030年的近1千億美元,2050年之前則可高達2,500億美元。但運用碳信用額市場會產生品牌風險,因為這個市場還不成熟且複雜...